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001-1552
CN:44-1595/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112426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工程索引;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构造地质与成矿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年龄最大101岁!健在的13位“双院士”,个个都是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06 10:3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3日讯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值得注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3日讯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飞机设计专家顾诵芬院士、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家王大中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值得注意的是,顾诵芬院士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即“双院士”。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健在的“双院士”共有13人,个个都是大国重器。

陆元九: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

陆元九。

陆元九(1920—),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时称为“学部委员”,下同),1994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来安人,是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生于1920年的他,今年已有101岁。作为早期出国留学的博士,新中国成立初期,陆元九突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他说:“祖国永远是我的挚爱。在自己的祖国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快乐的。”几十年来,他参与筹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2021年党中央授予陆元九“七一勋章”。

吴良镛:我国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

吴良镛。

吴良镛(1922—),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教授。今年,吴良镛已99岁高龄。他创建了中国人居环境科学,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曾获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个民族的发展始终与美好人居环境相伴随,人居建设的最终目标是社会建设。”这是吴良镛常说的一句话。

沈志云:中国高铁领域的先驱科学家之一

沈志云。

沈志云(1929—),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高铁领域的先驱科学家之一。他在机车车辆动力学尤其是轮轨动力学、运动稳定性、曲线通过理论和随机响应等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其标志性成果有三:创建了轮轨非线性蠕滑力模型,即“沈氏理论”;主持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迫导向货车转向架,开创了无轮缘磨损新纪录;主持建立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晚年一直坚持为发展高铁奔走呼吁。对于新时代高校科研人才,沈志云说:“高速轨道交通前景广阔,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多如牛毛,青年科学工作者大有用武之地。”

顾诵芬: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

顾诵芬。

顾诵芬(1930—),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我国飞机气动力设计的奠基人,航空科技事业的引领者。他领导设计的战斗机歼8和歼8Ⅱ,在我国航空装备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1930年,顾诵芬出生在苏州,儿时的他曾遭遇日本飞机轰炸,让他印象深刻。他意识到:中国人必须造出自己的飞机。正是这股热血,驱使着他少年投身航空工程,青年闯出中国自己的飞机气动力设计,壮年开创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他说,“回想我这一生,谈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只能说没有虚度光阴,为国家做了些事情。”

石元春:著名土壤学家

石元春。

石元春(1931—),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武汉人,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和盐渍土发生与改良方面研究。早期在我国黄土高原更新世古土壤及其分类、地理和时空上的发展演替系列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1973-1993年从事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研究20年,提出了“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理论”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并在治理实践上取得重要突破。他曾说,“要想认识其本质和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手是下苦功、‘笨'功,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资料积累工作;再一手就是善于概括、思考和抽象升华到理论。”

常印佛:矿床地质学家

常印佛。

常印佛(1931—),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泰兴人,矿床地质学家。在区域成矿学领域,发现了铜陵近东西向隐蔽基底断裂带,提出了一个有关陆内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系统的理论认识,丰富了陆内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预测。在矿床学领域:提出的“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的建议和分类,以及所建立的相应成矿模式,发展了矽卡岩成矿理论,指导了找寻矽卡岩型铜矿的找矿实践。在找矿勘探学领域:将我国固体矿产普查划分为三个历史演变阶段,提出了第二轮普查、深部探测和立体填图的建议,并获一批成果。

文章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网址: http://www.ddgzyckx.cn/zonghexinwen/2021/1106/1059.html

上一篇:犹如蝉翼般的植物,被称为“大地翅膀”
下一篇:青海东昆仑首次发现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