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001-1552
CN:44-1595/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112426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工程索引;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构造地质与成矿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为什么洞庭湖是最古老的湖?

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4 08: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11年出版,《中国十八省政府》这里是洞庭湖的照片。 古水系分布图长江流域 根据网上公布的相关资料和资料,地球上最古老的淡水湖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该湖已有 2500 万年的历史


1911年出版,《中国十八省政府》这里是洞庭湖的照片。


古水系分布图长江流域

根据网上公布的相关资料和资料,地球上最古老的淡水湖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该湖已有 2500 万年的历史。它是由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二是非洲坦噶尼喀湖,形成于9~1200万年前,是东非大裂谷断裂形成的断层湖;第三古老的湖泊是日本的琵琶湖,已有超过 400 万年的历史。 1972年,国家海洋局研究员陈承辉在科学期刊《地质与地球化学》上摘录了日本学者堀江雅治在国际最权威期刊《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湖底洞》琵琶与日本列岛》《第四纪》,文章称:“最近对暴露在地表的古琵琶湖底部进行年代测定的结果表明,琵琶湖的年龄持续了数百万年,仅次于贝加尔湖和坦噶尼喀湖。世界第三”。

以类比看世界湖泊的历史,洞庭湖的形成至少排在第三位之后,但真的是这样吗?

文、制图/童千明(原湖南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

洞庭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 p>

洞庭湖的形成与江南古陆密切相关。江南古地在湖南穿过洞庭湖的那段被称为洞庭古地。 1.5亿年前在燕山地壳运动中下沉,形成洞庭断陷盆地。汇入水体的水体下部称为洞庭湖。因此,洞庭湖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形成后,至古近纪渐新世末期,距今3800万年前,我国的地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地势整体向西倾斜,即“东高西低”。东部东南沿海的浙闽山脉为带状山系,估计高达3500-4000米,宽500公里。西部为古地中海,属沿海平原季风带,气候温暖湿润,河流自东向西流淌。这种地形地貌格局一直保持到古近纪渐新世末期,之后喜马拉雅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发生。根据现代板块构造理论,西部的印度板块楔入亚洲板块,使青藏地区隆升为高原。山脉和高原达到目前的高度。东进。

海洋地质学家王品贤称之为“地形反转”。 “地势反转”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东高西低”的地形,形成了“西高东低”的现代地形地貌格局。在印度板块楔入亚洲板块的同时,太平洋和菲律宾板块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导致亚洲东海岸隆升进入浙闽山系,但比青藏高原低得多。

大约3800万年前,洞庭湖由盐湖转变为淡水湖

大约3800万年前洞庭湖的状况如何?

同济大学范代旭教授绘制的《长江流域古水系分布图》发表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7年第27期2.文章中的地图显示,沿海山脉和巫山山脉之间存在一系列湖盆。从东到西有鄱阳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四川湖流域和西南多个湖盆。其中,洞庭湖流域面积最大,已形成“一湖四水”水系。此时的长江前身,分为好几段。只有地图的东角被标记为古长江。此时,古长江发源于江西,流入古鄱阳湖,然后向东流入大海;洞庭湖水系向西流入古地中海。当时,青藏地区还是古地中海沿岸平原。

大约3800万年前,随着我国地势逐渐由西低东高变为西高东低,河流也逐渐由东流向西从西向东流动。巫山横穿,长江穿流而过,水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大约 3800 万年前,除特提斯洋西部海岸为海洋季风带潮湿多雨外,大陆其余地区内陆干燥。因此,该湖是一个盐湖。湖中形成岩盐、石膏、芒硝等丰富的盐类矿物。大约在3800万年前,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它对气候变化,特别是现代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大约 3800 万年前的始新世,有一个从西到东贯穿我国的广阔干旱带。到2400万年前的中新世干旱区退缩到西北时,大陆已经形成季风系统大气环境,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将海洋中的水带到我国东部.因此,洞庭湖在大约3800万年前从盐湖转变为淡水湖,在2400万年前完全是淡水湖。

公元前532万年以后的琵琶湖不能称为世界第三古湖

日本著名构造地质学家、新泻大学藤田义则教授,在国际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的“地洼论”。 1984年,藤田吉则教授应陈院士之邀到长沙讲学,作《日本列岛地质构造与演化》学术报告。文章指出,日本列岛经历了三大地壳运动:

第一次被称为广岛运动,发生在白垩纪和古近纪交叉时期,大约公元前6500万年,当时日本仍然与亚洲大陆保持联系。相连,没有日本列岛。大约在公元前 3380 万年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根据板块碰撞方式,碰撞带依次为大陆、边缘海、岛弧、海沟和海洋。据此,大陆为我国或亚洲,边缘海为日本海,岛弧逐渐演化为日本列岛。东边是深沟,沟后是大海。

文章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网址: http://www.ddgzyckx.cn/zonghexinwen/2021/0904/983.html

上一篇:历史新假说 中国人来自埃及 商朝人是渡海来到中
下一篇:大禹治水治的不是黄河而是尼罗河中科院教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