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001-1552
CN:44-1595/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112426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工程索引;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构造地质与成矿学
“地质工作很重要,只有从长远的角度了解地质成矿的背景,才能为今后的找矿提供重要的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床地质学家
裴荣富
何
他24岁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活
在到处找矿
提出
“大冶型铁矿”概念
广义矽卡岩矿床
总结
锰磷岩变质变形规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裴荣富工学博士,著名矿床地质学家
20世纪60-70年代
多次带领团队援助国外。
寻找赤铁矿在巴基斯坦
为苏丹提供了近百万吨铬铁矿
……
1981年任苏丹地质矿产局顾问,赴红海考察铁矿(中)
1980年代
p>开启他的创新高峰
提出
矿产勘探“双控理论”
“合理域”模型< /p>
风险投资决策支持系统
国内外广泛引用
在工作室对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观察和研究
1990年代
他组织了本书的编辑和出版
矿床模型"
带领团队完成
"中国超大型矿床成矿偏向性
及异常成矿构造成藏场"
< p>……一系列成就
获得了很多荣誉
第四届李四光科学奖颁奖典礼上(右)
但是
他没有停下脚步
而是把注意力转向国际
参与编写
《1:1000万亚洲成矿图》等图
总结并提出
"第四元”模型
裴荣福院士正在工作
现在
他用毕生积蓄成立了一个基金
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才
投身地质事业
他说:
“地质工作不是一代人的事,
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不要不忘初心,
不怕吃苦的地质“开拓者”,
为国家寻找更丰富的矿藏。 ”
中国工程院院士
著名矿床地质学家
裴荣富
勾勒出该矿床的找矿蓝图国家
——记住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矿床地质学家裴荣富
8月24日,裴荣富刚刚过完96岁生日。矿床地质学家、矿产勘查员裴荣富从事地质行业70余年,走遍青山绿水,为国家发现丰富的铁、磷、锰矿藏,为国家创造坚实的基础。 “双控论”、“合理域”等矿产勘查模型,提出特大型矿床成矿是局部的。为可持续矿业勘探开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地质勘探和合理找矿提供依据和指导。
现在,这位九十岁的院士担任中国“1∶100万海陆成矿系列图”项目的名誉顾问。他通过总结海陆成矿演化规律,勾勒出新一代找矿蓝图。
“没有地质”
“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 “这是裴荣富在科学研究中的人生经历。
1948年,24岁的裴荣富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成为中央地质调查局北平分局的实习技术员。他的地质生活开始了。毕业后,裴荣富先后到山西大同、辽宁青城子、山西五台山、丹东接连梨树,对煤矿、铅锌矿、铁矿、铜矿进行普查。他在各种矿床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此后,先后参与湖北大冶铁矿普查勘探和江苏海州磷矿资源评价工作。在实践中,他提出“大冶型铁矿是广义矽卡岩矿床”。总结了锰磷矿层变质变形规律,为两地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我来说,实地考察是我从大学到地质矿产行业从事矿业开发。这个舞台也是我后来在地球科学领域成长的基础。”裴荣富说。
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裴荣富是被任命为国家地质援外项目负责人,并带队前往巴基斯坦和苏丹。他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巴赫发现了赤铁矿,并证明了苏丹的铬铁矿。矿山近百万吨,在苏丹红海山区已发现富铁矿1530万吨以上。他和援外队的工作得到了巴西和俄罗斯地质部门的高度评价。
1979年回国后,裴荣富首先在该部黑色金属处担任工程师原地质部地质矿产学士,后调至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在不断深入的田野工作的基础上,这一时期成为他创新的高峰。 /p>
1980年代初,裴荣富率领原地质部综合地质大队调研组,为全国完成了10个矿山、30多个矿山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第一次。基于这项研究,他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于此,他提出了矿产勘查的“双控理论”“合理域”模型和风险投资决策支持系统,为矿产资源高效勘查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思路。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1980年代至1990年代,裴荣富先后在南岭、华北、中下游等重要成矿带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长江的。在矿物年代学理论方面已有许多成果。 1995年,裴荣富组织原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等28个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中国矿床模式》。该书首次在全国出版。范围划分了四大构造成矿域和27个成矿成矿环境,建立了92个通用矿床模型。是对当时我国固体矿物地质勘探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
文章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网址: http://www.ddgzyckx.cn/zonghexinwen/2021/0825/970.html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投稿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版面费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论文发表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