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001-1552
CN:44-1595/P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1.112426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工程索引;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地质学
期刊热词:
构造地质与成矿学
0 引言
1 区域地质概况
2 四川盆地的热学性质与大地热流分布
2.1 地温数据与地热参数的获取与计算
2.2 沉积地层的热结构
2.3 沉积地层的大地热流平面分布
3 四川盆地沉积地层大地热流分布的控制因素
3.1 基底热流背景分布与裂陷槽岩石热导率差异控制了加里东时期的大地热流分布
3.2 峨眉大火成岩省玄武岩喷发及盆地拉张作用控制着海西期大地热流分布
3.3 强烈的挤压造山运动形成了中新生代的大地热流分布
3.4 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盆地大地热流的演化
4 四川盆地沉积地层的热储系统分类
4.1 震旦系—早寒武系热储系统
4.2 晚二叠系—中三叠系热储系统
4.3 断褶热储系统
5 四川盆地沉积地层地热资源的有利区域分布
6 结论
文章摘要:四川盆地地热资源类型多、储量大,可利用总量位居全国第3位,具备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为进一步明确盆地的热体制对区域地热能资源评估的作用,根据四川盆地内钻井的基本地热参数与盆地构造演化过程,系统研究了盆地热流分布及主控因素、热储系统类型以及有利地热资源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沉积地层的热结构分为3种,分别为受控于基底热流背景与裂陷槽岩石热导率差异的加里东阶段热结构;受控于峨眉大火成岩省玄武岩喷发及盆地拉张作用的海西阶段热结构;受盆缘强烈造山运动形成的中新生代热结构。(2)提出了震旦纪—早寒武世与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封闭型层控热储系统与开放型断褶热储系统2类、3种热储系统类型。(3)明确了断裂带深循环地热资源、强构造背景下的异常高温地热资源与早期深埋地热资源3类有利地热资源类型及其优势分布区。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取得的认识对四川盆地地热资源的勘查与评价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P314
文章来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网址: http://www.ddgzyckx.cn/qikandaodu/2022/0608/1218.html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投稿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编辑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版面费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论文发表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